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

特色辦學

學校在辦學實踐過程中,發掘區域資源優勢,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弘揚渤海革命老區精神,凝煉了“自強不息、守正出奇”的學校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精心培育辦學特色,實現了重點突破。

一、緊貼行業需求,培養航空人才

1.適應航空業需求開展專業建設。為適應我國民航業迅速發展的需要,2006年設置了飛行技術本科專業,組建了全國地方本科高校第一個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專業為教育部第一批“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入選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飛行技術專業群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群;飛行學院為“山東省民用航空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并通過山東省質量認證中心“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體系”認證,獲得2012年濱州市市長質量獎。學校現有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等4個航空類學院。航空類本專科專業(方向)達到24個。優化招飛、招乘工作流程,招飛區域從7個省(市)擴大到13個省(市)。學校成為中國航空學會會員單位、山東省航空航天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2.建設高素質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建設行業認可的高素質“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組建了航空機電、航空電子、民航機務工程、航空英語、客艙安全與服務等教學團隊,飛行學院教師團隊被評為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加強航空類師資的培訓,2名教師赴中美加州航空飛行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私照、商照、儀表及教員執照的專業培訓;3名教師參加中國民航大學飛行簽派員200小時培訓班;2名教師參加中國航協航空乘務教員資格培訓;3名教師參加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輕型多旋翼無人機機長培訓;3名教師參加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機場飛行區管理人員培訓。

3.加強航空類專業辦學條件建設。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山東省航空信息技術研發基地”“山東省高校航空信息技術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通用航空運行與制造工程實驗室”,擁有波音737-300飛機、塞斯納172模擬機、“運五”飛機等教學科研平臺,先后獲得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私、商、儀)理論考試和ATPL理論培訓機構資格、中國民航CCAR-147維修培訓機構資質,航空類儀器設備總值8000余萬元,有力地支撐了航空類人才的培養。

4.深度協同培養高素質航空人才。將“專業建設融合行業標準、學歷教育對接崗位技能”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雙校園、兩段式”“雙證融通”“工學交替”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訂單式”聯合培養飛行駕駛、飛行安全等專門人才;與美國泛亞航校、加拿大卡蓋爾航校等9家航校簽署學員飛行訓練協議;與濟南國際機場、青島國際機場等合作培養安檢、簽派、空管等民航專門人才。與青島、濟南、東營機場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與美國斯巴騰航空技術學院簽訂FAA培養協議。學生主要到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就業或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航空類院校研究生。

二、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區域特色

1.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研究。積極開展平臺建設工作,繼續加強與北京路域生態工程有限公司、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開展基地建設。生態學學科獲批立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項;橫向課題3項;科研經費570余萬元。結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獲得國家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濱州市自然科學獎優秀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發表各類論文38篇,其中SCI/EI論文16篇。

2.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立項市廳級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3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組織學術報告3場。承辦山東社科論壇——中國鄉村社會治理與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20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0余名專家參加了會議。社會影響廣泛,在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上取得豐碩成果,榮獲2017年度山東省十佳社科論壇稱號。在濱州市政協會議上,積極參加地方調研,建言獻策,為濱州市地方文化發展等方面提出諸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3.孫子研究。立項省社會科學人文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結項省社科規劃項目2項。與山東省孫子研究會合作的重大課題《中國孫子學史》完成初稿。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1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孫子研究學術論文13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組織學術報告2場。與濱州市臺辦、孫子研究會等有關部門聯合組織承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孫子兵法友誼辯論賽”,參與濱州市博物館歷史文化陳列區及孫子文化展區策劃及布展工作。圍繞《孫子兵學與傳統文化》通識課程的內容設計和教學規劃多次組織研討會議,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教材初稿編寫基本完成。濱州學院學報孫子欄目被評為教育部名欄。